2005年的很多个晚上,王艾甫抚摸着84份阵亡通知书,久久无法入眠在线配资开户网站,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似乎总能听到档案里发出的深深低吟,似乎在一遍遍的告诉他:兄弟,不要放弃我们,我们想回家。
是啊,9年了,虽不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,但都是经历过战场里的枪林弹雨的。只是结局不同,命运不同。自己从战场上走下来了,这些兄弟只剩下一个个还没能回故乡的名字。
一朝相遇,命运相连
1948年9月,随着四平战役,豫东战役,晋中战役三场战役的胜利,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逆转。9月28日,中央确定围攻阎锡山占据的太原,战役原定9月18日开始,争取在3个月内攻克太原。但不曾想,太原是块硬骨头,足足用了半年才拿下。
太原城易守难攻,战役耗时时间长,期间两军均伤亡惨重,其中我军伤亡士兵4.5万余人。由于战争纷扰,信息不畅,很多重要资料在战争时遗失。这里面,就有封存在档案袋里的阵亡通知书和烈士登记册。
展开剩余91%1996年的一个周六,爱好收藏的王艾甫像往常一样去太原旧货市场溜达,虽然只是一个旧货市场,但运气好的话总能淘到一些好东西,满足自己老年人的快乐。
王艾甫慢慢地走着,不时停在铺面看看摊子上的物件,不急不许,似乎看着这些或真或假的老物件,就能感受到历史的悸动。
忽然,他被旁边摊子上发黄的文件袋吸引了。伸手去摸的时候被摊主制止了。“老先生,您不慌上手,这纸有些年头了,别摸坏了。您诚心想看的话,我给您打开。”要是往常,王艾甫也就走了,但今天他似乎被这几份档案引了心神。
“你打开,我看看”。摊主的这些档案已经很久没人问询过了,看来人有兴趣,当即打开小心翼翼地递到对面的老人手上。
老人一下就认出了这是什么,牺牲战士的登记册和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。这一瞬间,薄薄的纸张似乎有千斤重。战时的热血和牺牲一下子充斥了王艾甫的神经,眼泪止不住就要留下来。摊主看到这情形知道买家来了。
王艾甫平复下心情之后,对着摊主说:这个多少钱?价格合适我带走。
“四份档案袋,一份一千,不还价。”
“我现在的积蓄只有3000,你要卖我就回去拿钱,你要不卖就算了。”
摊主是精明的,一听这价格已经超出了自己的心理预期,赶忙应允。
就这样,1949年太原战役牺牲战士登记册,和84份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到了王艾甫手里。
或许军人更懂军人,每一个上战场的军人都是不惧牺牲的,但也都有一颗落叶归根的心。这其中有84份阵亡通知书是没有寄出去的,那么这些灵魂飘零47年的战友是多么凄凉。
回到家,王艾甫摊开拿到的文件,一点一点地核对,最后决定,最重要的是让这84位牺牲的战友落叶归根,得到他们应有的荣誉。
王艾甫想得很简单,这些已故战友有名字有地址,找到他们的家人并不难。把信寄出去,给当地民政局打个电话,这事儿也就完成了。但他实在没有想到,历经近9年,他竟连一位战友都没能送回家。
峰回路转,荣归故里
电话、信件都没人回复,王艾甫在叹息之余,想得更多的,是怎么才能做出结果。对他来说,这84位战士不再是文件上冰冷的名字,9年相守,这些故去的战友像是他的兄弟一样,他往后余生要做的事情,就是为兄弟们找到回家的路。
通讯信息没有结果,那么就自己去找吧。根据档案上的地址,王艾甫长途跋涉,去湖北,到河北,走内蒙古,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,去了好几个省份,途中遇到了种种困难,但依旧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。
王艾甫便想着去烈士陵园看看,能否找到阵亡的人员,在这里,他确实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。烈士陵园似乎成了他最爱去的地方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随着传媒的发展,一位老人十年初心不求回报的故事,逐渐引起了新闻人的关注。
2005年6月,一位名叫汤华明的湖北记者找到王艾甫进行采访,他被这位老兵的坚持所震撼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,能够推动“寻人”的进度。
汤记者临走的时候,王艾甫郑重地将阵亡将士登记册,和通知书中11位湖北籍烈士名单交给了他,汤记者知道这对于老人的意义,也保证必定竭尽全力将这份责任传递下去。
汤华明回到湖北之后,利用传媒的影响力。找到当地民政局和公安机关,三方力量共同努力,终于在2005年11月,湖北籍烈士郝载虎的家属被找到。
这是第一位找到家的烈士,汤记者赶快联系了王艾甫,邀请他一起送郝烈士回家。得知消息的王艾甫久久不能平静,快10年了,终于有战友要回家了。
11月8日,云梦县钟垸村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,村民郝章群的家里挤满了人。农村是很注重辈分的,郝载虎的直系亲属已经不在人世,血缘关系最近的也就是堂弟了。
院子里熙熙攘攘,大家忙前忙后,希望能够用最热闹的状态迎接这位孤独了56年的英雄,老一辈的几位老人,坐在一起讲着载虎小时候的事情以及当兵时的场景,一晃这么多年,人事变迁,大家都老了,只有载虎停在了最好的年华。
等了许久,村里的小孩子喊着,“车来了,车来了”,伴随着声声呼喊,村民们一起向村口涌去。
汤记者陪同王艾甫下车向村口走去,在他们走近的那一刻,鞭炮齐鸣,声音震天。
看着这样的场景,王艾甫情绪激动,禁不住泪流满面,从他拿到阵亡通知书的那一刻,就无数次地幻想过英雄归家的情景,今天终于实现了。
英雄虽晚但归,故土虽迟必到。“载虎兄弟,我送你回家了”王艾甫哽咽地抚摸着第一份荣归故里的兄弟。
钟垸村村主任郝朝阳上前迎上来,搀着王艾甫穿过人群走进郝章群的家里。 王艾甫来不及歇息,见到郝载虎的两位堂弟后,双手送出阵亡通知书的彩喷复制件和烈士陵园的照片。
王艾甫说:“郝载虎烈士为解放太原而牺牲,这一次能够找到他的亲人,我很高兴,作为一个太原市的市民,感谢你们的亲人为解放太原作出的贡献。今天,我把这份迟到56年的烈士阵亡通知书送来了。”
这是第一位归家的烈士,这份烈士阵亡通知书,不单单是让烈士的亲人知晓他已故去的消息,更是一种正名,让后人为家族烈士自豪,而不是在无凭无据中猜忌。
就像郝载虎一样,有人说他投敌叛国去了台湾;有人说他穷困潦倒,不愿回家为双亲养老送终……众说纷纭,但都跟烈士身份相去甚远。
今天,郝载虎终于真切地让后人知道,他是英雄,守家卫国的英雄,担得起后人的尊崇和祭拜。
名声大噪,寻找进程加快
在汤记者的帮助之下,王艾甫不仅成功找到了第一位烈士的亲属,而且在汤记者的报道后,这件跨越10年为阵亡烈士寻找回家路的故事,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。
在送郝载虎回家一个月后,王艾甫接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电话,来电人员自称是内蒙古籍孙耀的外孙女,听到孙耀这个名字,王艾甫立马激动起来。
他之前已经去了内蒙古集宁二次,但都没得到好的结果。现在竟然被主动联系。王艾甫再次感慨新闻传媒的力量。
朱敏告诉王艾甫:妈妈孙秀峰是外公孙耀的遗孤,今年71岁,从她14岁父亲离家之后,就再也没能见到过父亲,如今被肺心病折磨多年的母亲,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,只希望能够得到父亲的消息。
最近,每次看到母亲抚摸着外公的入伍通知书,都格外心疼。这几年,家人也一直在寻找但始终没有消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,在电视上看到了王老寻找解放太原战役牺牲将士亲的事迹。抱着侥幸心理打电话问问是否知道孙耀的信息。
在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,双方都激动的落泪,双向奔赴的寻找总是格外动人。
王艾甫当即决定去内蒙古和孙耀的家人汇合,帮助孙耀申请革命烈士的称号。这已经是王艾甫第三次到集宁了。
寻找的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,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也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是积极配合寻找的。
王艾甫和孙秀峰及其家人拿着相关证书,来到乌盟民政局优抚科,将太原战役牺牲证明、父女关系证明,入伍通知书和阵亡登记表一起提交上去,得到的结果依旧让人心痛。
“你们这些人,就知道给我们找麻烦!在太原打仗死的,找太原!这些文件都过时了,滚!滚……!”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恶语相向,甚至想动手。
事情最终顺利处理,但这种心寒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平复的。
这件事也更加触动王艾甫,英雄不该被这样对待,英雄的精神需要发扬光大,英雄的荣誉需要被落实。接下来《方圆法治》、《燕赵晚报》、《武汉晚报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。他积极参加采访,做客电视节目,四处奔走着去宣扬英雄精神。
2006年底,他先后获得上海文广新闻集团举办的“真情·和谐2006年度人物”、“2006山西十大新闻人物”、央视“感动中国”十大人物候选人。
对于个人荣誉,王艾甫是愧疚的,寻访英烈的路上太多人做出了贡献。周围的人给了他精神支持;家人是他的忠实助手;太原收藏协会是他的“拥趸者”; 社会各界接过了寻亲“接力棒”。
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,将寻访烈士家属当作寒假作业,根据记录信息分散到各地,仅用20多天时间就找到了5位烈士的家属。
商业人士出资建立中国寻亲网,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寻亲网站;
新闻媒体工作者大力宣扬,封面报道、电视采访、实地走访等形式,势必将这件事从默默无名到广而告之。
中国人讲究内敛,不夸耀自己的成绩。秉持做好事不留名,做好事不出门的原则,但好事需要让更多人知道。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,众人拾柴火焰才高。
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,截至2007年2月初,王艾甫手中的84份名单中已有26位烈士找到亲人。这就是“张扬”的力量啊。这份“张扬”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向善,不为名不为利,做时代的践行者。
英雄已逝,精神不朽
2007年,电影《集结号》上映,这是以淮海战役为背景的一个阻击小分队。在不知道集结号是否吹响的情况下,奋战到最后一刻,只剩连长谷子地被当作俘虏抓获。
不知在病中浑浑噩噩了多久,当他醒来的时候面对自己的“俘虏”身份他是绝望的。自己原来所在的部队番号已经取消,他没有办法证明身份。
战死沙场的47个弟兄更是不被世人所知……震惊和内疚之余,谷子地踏上了漫漫求证之旅。
戏剧来源于现实在线配资开户网站,这和王艾甫的事迹何其相似。当剧中人和剧外人站在一起的时候,对世人的冲击更加强烈。我们总说英雄不在,这不就是英雄吗?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168股票配资_实盘配资查询机构_联华证券实盘观点